联系我们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联系人:叶建华;汪华英
  • 电 话:0559-4851886
  • 手 机:15155986513;18655990925
  • 传 真:0559-4851886
  • 邮 箱:270472563@qq.com
  • 网 址:http://www.huizhougujian.cn/
  • 地 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金字牌镇金中组

在新县丁李塆村欣赏徽派建筑,参与民俗劳动互动

发布日期:2019-06-05 17:03:58

看到这张照片,很多人都会以为是江南小镇。其实,这是有着“豫风楚韵”美誉的信阳新县丁李塆村。这里好似一幅水墨丹青,像游人们展示着她的古朴与醇厚。这是“文旅达人”在新县采风的第四站。

据说,由于明清时期的人口大迁徙,导致了在这里出现了徽派风格的建筑群。不过,虽然都是青砖黛瓦,屋檐高翘,但这里的房屋和徽派建筑还是有比较多的区别。最明显的是门的上方有一个近似八卦一样的圆形窗户,这是用来通风和观望外面情况的。

另外,很多房子的墙上都好些高高低低的小孔。当地人告诉我,这是防御用的枪孔。看来,这个地方过去不是很太平,估计经常闹匪患。

这些房屋大量采用木质雕刻,是典型地吸收了南方建筑的风格。在房间的横梁上、窗户上、门框上等都刻有大量的花鸟虫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图案。

这些木质雕刻手法细腻,雕刻精湛,经历数百年沧桑,依然活龙活现、栩栩如生。

生活在这个古老小村落的人们,也犹如这些古建筑一样,静静地在这里享受着他们自己无忧无虑的生活。好似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描述的那样:“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不过,现在的丁李塆村,除了欣赏徽派建筑外,更大的亮点是可以在这里看到各种民俗和民间技艺表演,真像一个“中国民俗博物馆”。而且,这里的民俗表演,你不仅能观看,还可以去参与。

我们刚进入丁李湾的东门,远远就飘来一阵糯米的清香。原来,这里在表演“打糍粑”。“糍粑”是南方的一种古老的食品,是把糯米蒸熟后后放在碓窝里,用木槌捶打,直到打得看不到饭粒、打得糯米柔软细腻为止。打糍粑是个重体力活,有好奇的游客去尝试了一下。不过,两分钟不到,大多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

吃糍粑可是一个轻松的活儿。糍粑打好后,可以切成条蘸白糖吃,可以炒菜吃。我在新县还吃到过一道很特别的糍粑菜:糍粑炒鸡蛋。不过,在丁李塆看到的是游客们迫不及待地用手抓着切成条的糍粑就往嘴里放......

皮影戏是我到了丁李塆才第一次看到真人表演,以前都是在电影电视里看。两个艺人不停地根据需要更换手中的皮影人,并用当地方言唱着戏词。虽然我一句也没有听懂,但感觉得到他们高昂的声调韵味十足。后面坐着几位伴奏的乐队艺人,吹、拉、弹、打好不热闹。

纺线和织布,以前是中国常见的劳动技能,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在四川农村见过纺线和织布的,但现在,大家都只能在丁李塆这样的“民俗博物馆”里才能看到表演了。

特别是这位织布的老奶奶,年纪已经80多岁,手眼配合很灵巧,但耳朵已经有些听不清楚了。

据村民介绍,这是当地的一个独特戏种——地灯戏。旁边乐队敲锣打鼓的曲调有点像北方扭秧歌的调子。

这是他们在用“地灯戏”演绎一个成语故事,你能看出来是什么成语吗?——对了,有鹬鸟、河蚌、渔翁,他们是在表演“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呵呵,这个就不用我多说了,很多景点都有的,大家开玩笑地称它为“粮食膨胀器”。

对了,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丁李塆的具体位置呢。丁李塆村在信阳市新县八里畈镇,在新县北部,与光山县接壤。交通不是很方便,建议自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