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联系人:叶建华;汪华英
  • 电 话:0559-4851886
  • 手 机:15155986513;18655990925
  • 传 真:0559-4851886
  • 邮 箱:270472563@qq.com
  • 网 址:http://www.huizhougujian.cn/
  • 地 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金字牌镇金中组

安徽黄山探索古民居产权流转机制 守住徽派建筑“筋骨肉”

发布日期:2017-04-11 10:00:29

央广网黄山1月30日消息(记者章成霞 安徽台记者张建亚)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诗句中田园乡居的意境,也时常让现代人心向往之。今年春节,在安徽黄山,由古民居改造而成的特色鲜明的民宿、客栈就颇受旅游者青睐。这些民宿散落在皖南的青山绿水之中,掩映在粉墙黛瓦的古村落里,既保留了徽派建筑的传统风貌,又引进了现代化的宜居的设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

  安徽黄山现存大量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如何在原地保护并利用好古民居资源,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议题。近日,记者在黄山走访时了解到,当地正在积极探索古民居产权流转工作机制,打通社会资本与古民居保护联接、利用的通道,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古民居保护开发。古民居如何进行流转?流转之后的古民居还能守住徽派建筑“筋骨肉”吗?

  今年春节,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徽黄山市黟县屏山村的御前侍卫民宿可谓是一房难求。史料记载,雍正四年,御前侍卫舒琏因救驾有功,被御赐九檐祠堂一座。经过近三百年的风雨飘摇,这座占地面积三百多平方米古祠堂,已经年久失修,损毁严重,仅存一爿门脸。来自北京的张先生通过古民居流转平台认购了这个祠堂,而后投资1500多万元,修缮恢复了祠堂原貌,将原来破败不堪的老宅子改造成拥有7间客房的民宿,深受国内外游客的钟爱。

  民宿负责人张弓力介绍说:“主要是江苏、杭州,江浙的客人,高铁开通以后,北京来的很多。”

  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青睐徽州古民居,给古民居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机遇。然而产权问题一直是制约古民居保护利用的瓶颈。为突破这一瓶颈,近年,黄山市开始探索实施古民居产权流转机制,2016年4月,黄山市依托江南林交所建成古民居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规范古民居产权交易行为,实现古民居的保值增值。目前,首批12幢古民居依托这个平台通过产权原地流转办理了土地使用证和产权证,有30多幢古民居已交易待办理相关证件。

  江南林业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旭说:“我们成立了黄山市乃至全国第一个古民居流转基金,大概拿一亿出来,流转一批,收储一批,修缮一批,60%拿来做客栈,30%做其他业态,用来经营,10%拿来自己居住,养老用。”

  流转古民居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在黄山市首批古民居产权流转试点县黟县,当地文物部门负责人介绍,古民居受让人首先要和文物部门签订保护协议,其保护方案、施工过程要经文物部门审查批准、全程监管,确保古民居“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并将业态打造作为古民居拍卖竞价的重要考量指标。

  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姚晓俊指出,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对首批申报参与试点的28户38幢古民居进行审核把关,确保试点古民居产权明晰;严格按照《文物法》及《皖南古民居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要求摘牌户提供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企业编制的《古民居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并且该方案经县遗产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报名参加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