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联系人:叶建华;汪华英
  • 电 话:0559-4851886
  • 手 机:15155986513;18655990925
  • 传 真:0559-4851886
  • 邮 箱:270472563@qq.com
  • 网 址:http://www.huizhougujian.cn/
  • 地 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金字牌镇金中组

广东的比较出名的祠堂有哪些?

发布日期:2016-04-24 16:58:50

广东人宗族观念浓厚,祠堂众多。每逢清明时节,广东人在去墓地拜祭过祖先之后,有的还要在家族的祠堂里再祭拜一次。在别人眼里肃穆的祠堂,在广东人人眼里,却是家族血缘纽带最亲切的寄托物,也是对祖先、对传统、对宗族的敬重。

 过去的祠堂除了供奉和祭祀祖先以外,还是商议家族众多事物和族长行使家族大权的地方。现在已经不常有。另外族人的婚丧嫁娶等家族重大事宜,有时候也会在这里进行,热热闹闹的婚礼在肃严的祠堂举办,既表明这婚事是族人共庆的事情,也让婚礼有了更多的意义。

有时,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还在这里上学。譬如广州最有名的陈家祠,其实名为“陈氏书院”。现在,一个家族并不太可能聚居在一起,祠堂就成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同姓人的相同的心灵归属的寄托物。在广州,几乎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祠堂,一个家族也可能有多个祠堂,家族分支渐大,一支一支壮大,建立自己的祠堂,也是可能的。

探秘广州陈家祠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陈昌朝、陈宗询、陈兰彬、陈伯陶等广东四十八位陈氏族中乡绅名流联名向全省各地陈姓宗族发出《广东省各县建造陈氏书院》、《议建陈氏书院章程》等信函,内容是邀请各地陈姓族人派员到省城广州商讨修建陈氏书院一事,筹集款项。倡建陈氏书院的陈姓“绅耆”,包括了清政府时期曾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清末著名外交官吴川陈兰彬和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的东莞陈伯陶等广东著名士绅。

陈家书院正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组成,祠堂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多种装饰艺术,装饰精巧,富丽堂皇,广东现存祠堂中最富有广东特色的艺术建筑群。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畔传来轻柔动听的丝竹乐,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1959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晴川苏公祠

晴川苏公祠,是为纪念苏东坡孙儿宋朝太尉苏绍箕(号晴川)而建,苏绍箕是苏东坡的孙子,苏迨的长子,号晴川,是宋朝太尉。苏绍箕自幼聪明,学文习武十分刻苦,20岁时入武举,28岁被封为太尉。32岁时,他追随李纲、宗泽抗金,后扶助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1129年,金兵南侵时,他主张抗战,并舍身力护少帝,战场上屡建功勋。后来,他因背部中箭负伤而到杭州治疗。此后,他郁郁不得志并遭奸臣迫害,便愤而解甲归田,举家南迁到广州的白云山隐居直至终老。明朝宪宗(宋建深)成化年间1462年,后人为纪念晴川公,在离白云山不远的车陂村建立了晴川苏公祠,距今已有538年的历史。苏公祠坐北向南,三

进两廊,东西侧各有三个厢房。由主祠、后花园、门前广场、池塘、荔枝园五个部分组成。总面积3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

雷州雷祖祠
 

雷祖祠位于雷州城西南五里之英榜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称“雷岗耸异”,为雷阳八景之一。祠始建于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雷祖〕的祠堂。为国家重点文物的保护单位。唐贞观十二年正月十五日,正当城工告竣,文武僚属欢欣巡城之际,文玉却生两翅,白日升天。百官见状,伏地而拜,文玉终年68岁。为了纪念这一个德政昭彰的地方官,郡民于州城西南五里英镑山立词以把,即今之“雷祖调”。调依山而筑,北村南趋,山下是一望无垠的万顷洋田,其势极其雄伟壮观。调分三进,由山门、正殿、侧殿、后殿、东西康、钟鼓楼、碑廊等建筑组成,全部建筑沿中轴线布局。顺山门青石板台阶抬级而上可直通后殿,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是岭南地区最大的洞堂之一。山门依屋字三间面宽洞开而开,为硬山顶,硬山润模式结构。山门对联:“霹雪开天南一祖,声名为海北同尊”,是对雷祖降世的美丽传说及“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的赞誉。二进为洞的建筑主体,分正殿及东、西侧殿。正殿前设有拜事,整个建筑形制呈“凸”字形排列,依次供奉陈文主(中)、李太尉(即汉朝的李广,居左)及英山石神(右),俗称“雷桐三殿”。正殿面宽进深各三间,硬山顶,四往格梁式梁架结构,举梁平缓,前檐顾出檐极宽,建筑风格独特,富有地方特色。沿着前增顾可从东侧殿直通西侧殿,殿前屏风精雕细刻,玲挑剔透,巧夺天工。

  顺德祠堂

 顺德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顺德县志》说:顺德最重祠堂,大族壮丽者,动费数万金。其大小宗祠代为堂构,千人之族,小姓单家,祠也数所。曰“大宗祠”者,始祖之庙也,庶人而有始祖之庙,追远也,收族也。其中,祠堂之盛,又以北滘碧江为最。因而,作为集众多传统观念与经济背景于一体的顺德祠堂,其丰富深邃的内涵自令人留连其间,回味不已。

    如同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样,顺德祠堂,也是分下堂、中堂、上堂三座。因为“三”在古代属成功显贵之数。老子讲:“道生一,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说:“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因而,一座祠堂大有涵盖三才天地人及绵绵不绝、延续千秋万代之意。
在顺德,明清两代祠堂的风格相异。明代祠堂大多为木架构,灰砂蚝壳墙,莲花斗拱托顶,有悬山顶也有局部歇山顶。

www.huizhouguji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