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联系人:叶建华;汪华英
  • 电 话:0559-4851886
  • 手 机:15155986513;18655990925
  • 传 真:0559-4851886
  • 邮 箱:270472563@qq.com
  • 网 址:http://www.huizhougujian.cn/
  • 地 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金字牌镇金中组

古街古楼古建筑 历史文化与乡愁

发布日期:2014-06-22 20:55:19

14日中午,73岁的陈凤兰领着从天津回来探亲的妹妹一家人,到城区二马路吃午饭。陈凤兰指着体彩点旁的过街楼,“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过来玩。”年近七旬的妹妹回忆半晌才说:“门楼的顶子换了,地面铺了青条石,比以前平整了。”

“建筑,被称为石头史书,承载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活的记忆。”李桂媛教授在对宜昌的城市记忆进行梳理时,将总体城市空间记忆确立为“两城三风格”。

开埠前宜昌老城山城相间,山水相依,居民建筑自成一体;开埠后,西方多国在宜昌设领事馆、开办教会、兴办医院和学校,开设商行。1914年,当时政府聘请英国人编制“拟修宜昌商埠规划”,开始新城区的规划建设。

三风格之一的峡江民居,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当属宜昌八景之“尔雅明月”与“东山图画”;风格之二是开埠后形成的“万国建筑”,包括宗教建筑,领事馆、海关、邮局、洋行和公司大楼为代表的公共建筑;风格之三则是“民国范”,是中西方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二马路、邮政巷仍能找到影子:窄窄的青石路面,一溜排灰顶青砖的小洋楼。

老人为古建筑20年奔走

年逾古稀的寇仕础,是市城建档案馆的退休干部。退休近20年,他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为老城区仅存的三栋明清花楼古商铺的保护四处奔走。“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无论城市怎样现代化,总不能完全没有一点历史古迹遗存吧?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啊!”谈起古建筑保护,寇仕础难掩内心的忧虑。

这三栋古商铺分别位于新民街1号、南正下街7号和璞宝街45号。在寇老眼中,这三栋古商铺有着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寇老介绍,三栋花楼古商铺都属明末清初至1876年宜昌开埠前的建筑。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寇老所说的新民街1号古商铺。这里整条街处于拆迁之中,一派待建摸样。矗立在众多已拆完的楼房旁边,这栋昔日的古商铺显得有些孤独而落寞。而据记者了解,这栋历史古建也面临拆迁的命运。

仿古街再现老城风光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新民街的拆迁,并不是为普通的房地产开发腾地方,而是为了新建明清仿古文化街。6年以后,一座仿古文化街将有望展现在市民面前。

该项目由均瑶集团投资30亿元完成。将兴建仿古民居文化街(环城南路—中书街—民主路),以宜昌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基础,融入(再造)宜昌八景,复建包括尔雅台、古戏台、中书坊、天官牌坊、墨池书院等宜昌标志性古建筑。而在远期规划中,环城北路和西陵一路延伸段片区,献福路、民主路、学院街和环城东路合围片区也将纳入旧城改造项目计划中。

据了解,这条明清仿古文化街是西陵区着力打造的“三街一园”文化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陵区一直在努力建设以二马路老街、解放路商街、明清仿古文化街和滨江公园合称的“三街一园”。它们不仅凸显了宜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宜昌文化、旅游产业最好的对接平台。

修复与保护延续城市记忆

座谈会上,市建委原副主任王正国说,很多人回到宜昌感叹“认不到了”,“这既说明宜昌城市建设快,也反映出保护不够,不引起重视的话,就可能成为“失忆的城市”。”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屈定富建议,要防范建设性的破坏,结合当前的城市整理、棚户区改造,对历史街区进行整理性、开发性保护。

李桂媛建议,特大城市建设结合“两城三风格”的城市空间特征,从宏观城市空间布局、中观城市街巷、微观建筑三个层面,彰显城市特色。

比如对历史街区修复,在环城南路改造时,复建墨池书院;开埠通商记忆的留存,一部分欧式风格、民国风格建筑,可保留在商业楼盘内部;历史建筑的保护,确定一部分主要建筑,实行永久保护;对重要历史事件记忆复建,如宜昌八景之“东山图画”;恢复胭脂坝湿地公园,这是旅游名城宜昌的重要记忆,在湿地公园开发项目中,再现古八景中“五陇烟收”、“西陵形胜”的部分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